站内搜索:
欢迎访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门户网站 !
  • 安吉白茶奔向扶贫一线
  • 发布时间:2018.07.16 作者:佚名 浏览量:187 来源:新华社
  •  

        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。20多年来,安吉县黄杜村党员带领群众种植安吉白茶,蹚出了一条以茶富农、以茶兴业的脱贫致富道路。

      先富起来的黄杜村饮水思源、为党分忧,正培育1500万株安吉白茶“扶贫苗”,送往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役一线。

      今年4月,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,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,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,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致富不忘党的恩”,这句话讲得很好。增强饮水思源、不忘党恩的意识,弘扬为党分忧、先富帮后富的精神,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。

      一份承诺

      捐赠1500万株“扶贫苗”

      烈日当空,黄杜村的村民们冒着高温来到苗圃,挑最壮实的苗扦插入土,盖上遮阳网,每天定期浇水。

      这批茶苗有些特殊:它是精选的“白叶一号”,安吉白茶里最优质的品种;它更是全村党员群众的一份心意、一份承诺:它们将被送往千里之外的脱贫攻坚一线。

      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经过几个月调研,确定湖南省古丈县、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。受捐4县均为国家贫困县和省定深度贫困县,受捐群众都是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      近日,黄杜村农民党员向西部地区贫困村捐赠白茶苗签约仪式举行。根据协议,黄杜村村民将“白叶一号”白茶苗,捐赠给以上34个贫困村栽种,实施种植指导和茶叶包销,通过土地流转、茶苗折股、生产务工等方式,预计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。

      党员探路

      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”

      黄杜村如今的美好生活,得来并不容易。回忆20多年前,村民们感知最深的词是“贫困”。

      20世纪90年代初,村民宋昌美创业要贷款,但银行的人说:“在你们黄杜村,没有一间房子符合抵押条件。”一气之下,她带着一股子闯劲外出打工。

      “黄杜村山多地少,1997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。”在黄杜村当了近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“老支书”盛阿林说,当年村干部想过很多招,但都没有实现“富起来”的愿望。

      1990年,黄杜村党员盛振乾在自家地里试种了0.1亩白茶,没想到试种成功。到1994年,盛振乾已经推广种植了10亩白茶,开始赚钱了。

      盛振乾的经历,触动了时任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的盛阿林。然而最初的动员并不顺利,因为白茶属于珍稀茶,虽然经济价值可观,但种植成本高、技术要求高、失败概率高。盛阿林只能自己带头种。白天,他上山种茶;晚上,他到村民家里讲利弊。

      努力有了回报。1998年,全村村民筹集资金近200万元,种植白茶近700亩,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茶专业村。

      2003年至今,黄杜村白茶的种植面积从5000余亩扩大到1.2万亩,年产值达到1.5亿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.6万元。

      带着打工挣来的10万元,宋昌美1997年回到村里,从承包10亩荒山地开始创业。她从一名两手空空的农家妇女,变成安吉白茶的领军人物,创立了“溪龙仙子”品牌。她还是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社长,带领110多名妇女自主创业。

      为党分忧

      安吉白茶奔向扶贫一线

      2017年,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,总产量1860吨、总产值24.74亿元,带动种植户达1.58万余户。

      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,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,有党员回忆黄杜村脱贫致富的历程,提出要饮水思源、为党分忧,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、贡献应有的力量。

      20名与会党员一拍即合。他们决定给总书记写信,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,并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。

     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说,期待安吉白茶能为扶贫工作探索出又一条长效模式。盛阿伟说,黄杜村捐赠1500万株“扶贫苗”,不只是一场仪式,更是一个长期的扶贫行动。

     

    『打印页面』  『关闭窗口』

     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上篇信息:省农业厅召开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下篇信息:省茶协荣获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先进通讯员单位称号

     

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  浙ICP备号